欢迎光临广州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对话新浪&微博2023教育盛典嘉宾:李鸿朗

12月13日,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联合择校行主办的新浪&微博2023教育盛典▪国际教育峰会在北京盛大启幕。捕捉行业变化,洞悉教育未来,随着2023年ChatGPT的问世,科技迭代引发的蝴蝶效应在让教育变革提速的同时,也考验着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育创新的应变能力。本届峰会汇聚100+位国际学校名校长、行业专家学者,以“教育蝶变 科创未来”为主题,共同聚焦国际教育新时代新变化,探讨国际教育行业未来改革升级之路。

武汉爱莎国际学校 总督学 李鸿朗先生出席了本届盛典,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微博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微博2023教育盛典的活动现场。在今天的访谈现场,我们很荣幸的为大家邀请到了武汉爱莎国际学校校长李鸿朗李校长来到了我们的活动现场,您好李校长,首先恭喜贵校获得新浪&微博2023年度国际化学校魅力校园奖,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李鸿朗: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好的,李校长,首先请您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武汉爱莎国际学校并且分享一下2023年的收获。有请!

李鸿朗:武汉爱莎国际学校是爱莎教育集团下面的一所学校,在武汉的经济开发区军山新城,环境非常优美,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学校的设计聘请的是新加坡CPG集团,世界有名设计单位帮我们设计的,在设计之前,我们跟设计方有交代,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所以我们提出了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第一个中心是以课程为中心,第二个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基本点就是我们讲的是全能教育或者叫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基本点。

武汉爱莎国际学校是2020年是武汉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学校占地170亩,18万建筑面积,投资将近20个亿,在一所中学投资这么多在全国还是很少的。学校整体的设计、整体的规模应该说配套设施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们是从去年开始招生的,算起来也就13个月,现在学校的在校学生有500多人。教师大概有200多人,师资团队里有68名外教,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2023年的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说在2023AP全球考试,我们的学生在多项项目中获得特殊学者奖,再比如说2023全球太空学者大赛在中国赛区获得了亚军,我记得冠军是人大附中,全球院士挑战赛,我校孙玉涛同学夺得数学领域论文一等奖,是唯一参赛的高中选手。

主持人:谢谢李校长。在面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时,您认为如何保障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呢?

李鸿朗: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多样化发展,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如何做到保障,根据我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我个人认为,首先学校要有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没有多样化的课程做保障,何以谈得上个性化发展?所以这是第一个关键。 第二在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同时我们要关注四大课程的建立: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活动课程和竞赛课程,尽量的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最适合的、最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说在国家课程这块一定要坚持我们的底线,要认真落实,不走样。国际课程要融合,把世界好的课程,三大课程优势资源拿来为我所用。活动课程,我校有100多门CCA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第四个,竞赛课程通常是对某方面非常突出的,就像我们现在拔尖创新人才这方面的孩子,为他们提供。所以这四大课程是一个关键。

基于前面的两点,第三点,要想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必须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要有多元文化组成的团队教师,是我们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个保障。师生比一定要有很高的配比,我们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基础。另外,跨学科跨领域的多学科选择课程为学生提供出来,这是我们保障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上的必要条件,所以我想要注意这三点,应该说面对多样化的学生,我们一定先要从课程的设置多样化来考虑来着手。

主持人:好,谢谢李校长。最后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您认为国际化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当前教育挑战以及未来的教育趋势呢?

李鸿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我们搞国际学校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首先要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我想,它应该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这是一个新时代,新时代带来新的挑战。所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比方说当前的国际形势非常得动荡不稳定,再加上三年疫情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经济下行等。第三个,AI人工智能和ChatGPT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它发展太快了,我们如何把这些东西解决好。我想面临这三个问题带来的挑战更大一些。

如何去化解呢?我想站在我一个多年的教育从业者来说,我想从下面几点去破解。

第一,还是要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去拥抱世界。第二,要培养学生根植中国、放眼世界的初心不变。第三,在变与不变中去找平衡点,突破点。

什么叫变呢?所谓的变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们的办学过程中,办学的理念策略包括方式方法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变化,它是与时俱进的。

什么是不变呢?这个不变实际上讲的是一种坚守,我想也是三点。我们的办学方向不能偏,我们的育人目标不能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懈怠。我经常说以不变应万,变与不变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是一个哲学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在变与不变、快与慢中间找到一些契合点和突破点。

以上这三点应该足以说明我们需要怎么去破解这些问题,我想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和发展,虽然我们不能预知,不能判断那么准,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虽然遇到困难,但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来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想到一句话,是我们国家的现代诗人汪国真说过一句话: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远方,便值得风雨兼程。谢谢!

主持人:好的,谢谢,再次感谢李鸿朗李校长的精彩分享,我们今天的访谈环节到此告一段落,同时也要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谢谢大家,我们再见啦!

李鸿朗:再见!

2023新浪教育盛典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州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广州生活网 www.dcxin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