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州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福建武夷山:当好“生态卫士” 诠释崭新“山水经”

乘一叶竹筏,感溪流九曲泻云液,穿梭林荫间,观山光倒浸清涟漪。这里是一处难得的自然美景——福建武夷山。抬头,两岸丹崖林立,俯瞰,碧潭游鱼浅底,好一幅"一溪贯群山、两岸列岩岫"的山水相融景观。 

近年来,福建武夷山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宜居水环境、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等“六位一体”,以水为基础,以水为动力,奔赴“景美、人和、民富”的“新山海”。 

护河联动 

提增治理效能 

完成“从大到强”的跨越,离不开武夷山深入推进多元参与的治水格局。在武夷山,各职能部门“攥指成拳”,创新建立“生态司法+流域+碳汇+人文道德” “河长+公检法三长”等联动机制,同时,还进行协作机制专项行动、闽赣等跨省合作等,聚焦水流域治理,增强工作合力,持续筑牢武夷山生态文明屏障。 

自2019 年起,武夷山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检察机关驻河长办专人专职的工作机制,开展“双长”合作机制,举行了多次 “河湖清四乱”“闽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五乱三非”等专项活动。其中,畜牧养殖及其排放是常见且长期积累的问题,针对此,各部门走访调查并迅速开展整治工作,排查确定养殖情况,通过畜养清栏处理、重立警示标识、污水无害化处理等进行精准防污。武夷山市河长办联合各部门,深入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检察监督专项行动,推动非法电鱼入刑、引入增殖放流修复补偿机制等,以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用实际行动书写护河的责任和担当,以河长制促河湖长治,号召共同发力、互相借力、同向用力,开启依法治河新模式,正是武夷山市推行河长制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以水为脉 

探索富民产业 

更好推动河湖治理工作,也必须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上持续发力。武夷山是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武夷山市探索从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转化路径,如今的武夷山市已经着力发展水经济,实现文旅与经济的双飞跃。 

环境美则澎湃发展的最强动能。武夷山市致力于打造一系列文化展示带,其中包括崇阳溪两宋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等多个方面;建成首条独立路权旅游观光有轨电车,将流域两岸的朱子、闽越、柳永、茶等特色文化展示区串联,形成了一个将文化廊道和景观廊道完美结合的复合生态人文廊道;与52家“武夷山水”品牌授权企业和303家“武夷山水”生产主体合作,采用多种合作机制,包括合资、合作和授权等,共同实现“武夷山水”品牌的市场化运作。生态服务的人均价值已经达到了105万元,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超过32%;全国平均水平下,每个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到了10倍的水平。 

通过水产业发展有效释放生态红利,武夷山市端起生态饭碗,找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平衡点,让生态之水变成富民之水,续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文明发展理念。 

校地共建 

推动生态教育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对青年的水生态文明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更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武夷山市通过生态教育进校园,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广大学生明大德、担大任。 

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对于中小学学生,河长办组织开展河长制进校园主题宣教活动,通过童趣十足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动画、寓理丰富的故事以及趣味幽默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以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水生态保护意识。河长办还与各高校联合开展“河小禹”活动,开展河道巡查保洁、河湖保护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搭建与基层工作者们交流的座谈会,深入探讨如何看待高校开展“河小禹”的社会意义,以及高校、民间团体、政府如何协作。此外,2019年以来,武夷山与福建师范大学(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合作创建“非常健康河湖”,以持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探索“研讨式、体验式、沉浸式”宣传教育模式,是武夷山河长办扎实推进水文明实践的生动体现。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载体,运用大众化语言、多样化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普及,用文化涵养品格,用精神提振人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理解河湖治理工作,用青春实现价值。 

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拥有名山、碧水等大自然丰厚馈赠的山水资源。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强大支撑下,武夷山在幸福河湖建设方面,孜孜不倦,为“清水润万家”赋能添彩。(林娇容 郑丽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州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广州生活网 www.dcxin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